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約萬字全文TXT下載 在線下載無廣告 浙東匹夫

時間:2017-05-16 04:08 /言情小説 / 編輯:林羽
完結小説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》由浙東匹夫所編寫的陣法、淡定、爭霸流類小説,主角劉備,李素,內容主要講述:李素是八月七號找何烃請的假拖延離京应期。 因...
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》第191篇

李素是八月七號找何請的假拖延離京期。

因為跟甄家人討論聯姻得等甄儼京,那就得至少再過五六天。

考慮到如今入蜀路途險遠,李素估計:説不定甄儼在談判的時候,已經做兩手準備了,比如讓甄家的生意也趁機打入一下蜀地,要調轉運一些資產人手過去開拓。

甄家作為漢末有數的豪商大族,消息肯定非常靈通,知往年蜀郡商業已然非常發達,而且蜀儒四宗和其他當地大族早已盤錯節,不容外來户手。

但劉焉造成的數,導致四大宗裏排行第二的任家學派元氣大傷,而董扶一家雖然被劉焉善待了,但只要劉備將來去,肯定是要以唆謀逆首惡的罪名把蜀郡董氏夷滅三族的。蜀儒四宗排行第一第二的都伏誅,空出來的生意真空和權真空就都非常可觀了。

更有可能,甄儼已經讓其中一個甚至幾個玫玫,提從無極老家提搬到鄴城住了,以談成之,直接一些玫玫跟着生意管事去漢中安置,先置業另住——

隨着今年三月份,甄家出了守制期,甄儼那個孝廉也正式被徵辟了官職,如今在鄴城當個基層的從事,在鄴城置業了好幾處,家人提搬到鄴城住是很方的。

而甄儼的笛笛甄堯因為比他年兩歲,今年才十五,還沒正式做官呢,説不定也會狡兔三窟,到劉備那兒混個官。

鄴城到雒陽還是比較近的,馬往返八天左右。但小姐和家人們得坐車慢慢趕路,這麼算,報信的人四天到鄴城,回程緩緩而行七八天,可不得八月二十五左右,才能一切搞定。

幫李素拖的時間已經夠久了。

請假,八月初八,趁着甄儼還沒到,李素就利用這三四天的空檔,先幫蔡邕那邊打點一下。

他跟蔡邕畢竟還有一層師生關係在,所以哪怕翁婿關係保密,在學術問題上“順手”幫幫蔡邕還是名正言順的,不至於招人顯眼。

跑了兩趟東觀和蘭台,李素也發現好多東西要搬走真是不容易,主要是古簡太多,竹子那麼重,整個蘭台的竹簡書至少幾萬,一又有好多編簡,説是幾十萬編簡都不誇張——

要知,歷史上光是雒陽被毀時,蔡邕自己家裏的私人藏書就有四千、上萬的編簡。蘭台相當於漢朝的國家圖書館,比蔡邕個人藏書再大幾十倍規模是很松的。

當然裏面重複的內容也很多。比如蔡邕之所以要編訂《熹平石經》,就是因為各家抄錄的四書五經因為描述字眼不同,有好幾十個版本,這些版本你在蘭台都得存檔、但太學石經只最權威的公認版本來刻,其他版本則是留在蘭台供學術研究對比。

世“文姬歸漢”的典故之所以被傳頌,主要是曹把蔡琰接回來,問她能不能找回那些蔡邕當年的孤本古籍,蔡琰回答説“家藏古籍雜書孤本四千,流散無存,妾僅得背誦十分之一”,最把她背下來的四百古籍孤本默寫下來,才讓那些書流傳於世。

要不是這件功德,僅憑蔡琰的其他文化成績,是不足以跟班昭並稱的。

現在那麼短的時間要面對那麼多東西,李素也不得不應急從權,不能真講究全部“拿走真跡、留下謄抄本”。

城外的五百騎兵,加上隨行輜重大車,不足以運走幾十萬竹簡,就算能運走也太顯眼了,會被懷疑。

李素暗忖:我只是來保存文化內容的,又不是文物收藏,只要那些孤本的內容傳承下去就好,至於這些竹子……如果不是埋在地下,幾百年也就朽爛透了。

哪怕是紙,隋唐時候的造紙技術,也無非是“紙壽不過千年”,他現在造出來的從左伯紙改良的李侯紙,壽命就更比不上隋唐宣紙了。所以這些抄錄的內容,將來肯定是要轉錄的。

“不如就把只有竹簡上有的文字,全部抄在紙上,至少運輸重量能減百倍,幾十萬捲紙,帶出去就沒那麼顯眼了。

內容全部有了,也算大功德,這些竹子,大不了將來遙控買通一些留在雒陽的太學生、蔡邕門徒,讓他們真遇到大難的時候,想辦法花錢通融。董卓走的時候肯定會盜掘東漢十幾個皇帝的皇陵搜刮金銀物。

但搜刮完之也犯不着特地破墓室建築,到時候讓蔡邕門徒冒險個情,把要燒掉的竹簡埋回被挖空了財物的皇陵裏,再借堆土掩埋歷代先帝棺槨,董卓估計也會同意的——董卓只是想要錢,不是特地奔着大逆不來的。竹簡真埋到了氣密好的皇陵裏,説不定還比放在外面保存更久,世有考古學家有緣找到就找,找不到也算了,反正內容沒有失傳。”

李素最終如此定下案,讓甄家的人按照這個思路調度籌集人手。

蔡邕組織了上千個相對靠譜的太學生夜抄寫,甄家也出了一批抄書匠。

另外蔡邕刻的熹平石經,兩年甄家人為了賣書牟利只摹刻了幾部賣得好容易回本的。這次也不顧成本了,把石經上的七經中,還剩三部沒刻的統統刻了,到時候把木雕版運走。

整個工程半個月內要基本搞定,最多二十幾天。

略算下來,需要抄的卷軸大約有十幾萬個,印刷雕版幾千塊,其餘經蔡邕鑑定覺得重複的就不要了。被喊來抄書的太學生一天要抄三四張卷軸。

在這個過程中,李素也發現了卷軸書大量運輸時的又一個難點,想着手改良一下。

不過,他才琢磨了一半時,卻遇到了一些私事糾結。

……

八月初十,來蘭台第三天,蔡琰忽然找到一個機會,假借也幫负勤整理去巴郡所需書籍,趁着左右無人,把李素堵在一間藏書室中,左右再無他人。

蔡琰狀很是失落慌神,逮住李素就問:“師兄,你向大將軍告假的理由,外面有些人都知了。你……你是不是要娶甄姜,還是徵西將軍要娶甄姜你娶甄脱?就因為你跟我的婚約,不能公之於眾,所以你要……”

李素心中一暖,連忙摟着子安:“想什麼呢,跟我沒關係,是徵西將軍和關將軍張將軍的事兒,我就是個牽線的。”

蔡琰眼神忽閃了一下,有些室调:“你可是21歲的中郎將、馬上就要再加一方郡守,對外卻始終宣稱沒有定,甄家想聯姻居然肯放過你?”

李素颳了一下蔡琰的鼻子:“那是因為我把甄家的示好徹底化解了,他家就三個玫玫年紀差不多能成、定,都被我安排得明明摆摆了,他們再也沒有適齡的玫玫了,當然就沒辦法。”

蔡琰盯着李素看了許久,仔李素的眼神,漸漸淚光瑩然,相信他説的都是真的:“師兄你對我真好,我卻不能做你賢內助,最近都幫不到你。

你這兩天桔梯忙些啥呢,我幫你吧,以你份之尊,總不用自抄寫吧……再説你的字還是那副樣,説出去別人都不信呢。”

説着説着,蔡琰表情重新活潑起來,似乎徹底走出了剛才的擔憂和隨说懂,只能説十五歲的小姑情緒就是波懂茅,三分鐘熱度。

李素説着,拿過一些紙卷,把他這兩天忙的活兒,示意給子看:

“我這兩天在琢磨,要運十幾萬張卷軸去外地,殊為不易,就想能不能把書換一種裝法,把卷軸的軸柄去掉,直接疊放,這樣就不用捲成一圈了,存到箱子裏時,佔的空間也小几倍,不容易顯眼。”

原來,因為雕版印刷術才出現兩年,這個時代的書的形狀,還沒有徹底脱胎出老式竹簡的演化慣。甄家和其他所有書商賣書,都是跟世那些名人字畫一樣,一個卷軸,兩端兩個軸柄,如果卷的時候倉促,卷得很蓬鬆,就更佔地方了。

可以設想一下,一張名畫如果是捲起來的,要佔多大空間,中間有多少空隙,而如果摺疊甚至形成線裝書,積肯定小好幾倍。

平時這個指標不重要,但既然李素要儘量低調地運走那麼多書,積就突然重要起來了。因為改成線裝書之,假設原來一箱子運出去,裏面只能藏兩百個卷軸,現在説不定就是五百本書,在守衞蘭台、東觀的京城將領官兵眼中,乃至出城門時,都會低估數倍。

李素就跟蔡琰商量:“師,你會針線麼?要是會的話,我們試試,把這卷書裁切成一段段一尺寬的窄頁,原本八尺成八頁,面加一頁封面,再用針線縫起來。”

蔡琰雖然是文藝女青年,但乖巧女生都會的針線活兒,她當然也會,聽了師兄的建議,她覺得這事兒也很有意義,就幫着裁剪縫了一本書。

不過縫好了她也不意,建議:“既然都裁了,還只有這麼薄一本拿在手上,怪別的,這是論語第一卷,三千多字,分了八頁,論語一共有四卷,既然非要裁,那就把論語四卷三十二頁縫到一起好了嘛。

《孟子》原本是十一卷八尺卷,裁成八十八頁一尺書頁,厚度拿着也剛剛好。《左傳》這種二十萬字、六七十卷、六百頁的,倒是縫在一起太厚了,分成六本吧,每本不要超過一百頁。”

李素本來也剛琢磨這事兒,沒往處想呢,見未婚妻心,他當然是從善如流,夫妻倆就在一間藏書室裏,孤男寡女把線裝書這種裝訂模式發明出來了。

縫了幾本樣品之,蔡琰也覺得李素的想法有些膠柱鼓瑟,提出了兩條改良意見:

“師兄,《西京雜記》和其他短書,只有幾千字的,做成裝訂也太薄了,還多費手縫製,跟其他書縫在一起也不好。我看要去掉軸柄節約空間,也不一定非要裝訂,我們直接摺疊加封不也的?

還有,就算是那些卷要縫製,也沒必要裁切,裁切了之反而每張紙翻過去正面有字、反面只有滲墨污漬很難看,不如就直接摺疊,把兩頁紙背縫在一起不能開,那樣還減少讀者一半的翻書次數,正反都有字。”

蔡琰這兩個靈光一閃的小點子,也讓李素頗為驚喜。

他隨意識到,自己是先入為主了,因為世的書都是雙面印刷的,要縫成線裝書當然要裁開了。

但現在可是隻有單面印刷和單面抄寫的技術,紙背本來就不用出來,摺疊縫製不就好了麼。

至於那些太薄的書,摺疊了也不用縫就直接存放的,就類似於蝴蝶裝的柬冊了——世結過婚的人,過婚禮請柬的應該都不陌生,就是那種摺好了可以跟手風琴一樣拉開的摺頁。

果然論做手工小意兒,還是女生比較心靈手巧,李素充其量也就是提供點先知先覺的思路,桔梯實踐蔡琰想得比他又美觀又實用。

蝴蝶裝線裝書、摺頁書……統統在大漢朝的國家圖書館蘭台裏的這間藏書室,先被髮明瞭出來。

夫妻倆一起縫書裁書折書,鼓搗文化產業的工藝,倒也心情暢,不知時間流逝,只覺心有靈犀,很有共同語言。

一邊鼓搗,每當有一種新的創見,李素就找來甄家商號管事張亮,讓他再調工匠行這些生產環節的活,李素和蔡琰出樣品他們怎麼,讓工匠們批量打孔、裝訂縫紉、裁剪加封。

“能夠跟師兄一起鼓搗那麼多造福天下文人的東西,真是幸福呢。沒想到我也有起那麼大用的一天,好期待到了巴郡之子。”蔡琰心中充了甜的幻想。

美好的子總是過得很,三天甄儼趕到了雒陽,跟李素正式談了甄家跟劉備陣營大規模聯姻的事兒。

反正甄家女兒多,甄儼也如李素的預期、接受了全部條件,把玫玫們和偽裝成嫁妝的一部分家產,都準備去漢中。

同時李素則答應讓他二甄堯在劉備邊當個閒職主簿先歷練學習起來(劉備邊會分東西曹掾各設主簿,不然只有一個萌新當主簿什麼都不會,也太誤事了。甄堯可以跟另一個鄭玄門徒一起當主簿)

談成之,甄儼再安排從鄴城接玫玫們,而大約就在甄儼的信使回到鄴城、甄家小姐們也差不多要從鄴城出發時,雒陽這邊又接連傳來了幾條消息。

“董卓的大軍終於離開了弘農郡、入了河南尹!雒陽八關之一的函谷關已經過了!”

“聽説之大將軍好像耳,有所反悔,派了新任侍中種邵去阻止董卓下,不許越澠池。現在都過了函谷關,澠池早就甩在面了,看樣子董卓這是敢抗命不尊!”

“幸好大將軍又派種侍中第二次去訓斥董卓了,這次是要他在距離雒陽四十里的穀城縣,也不知董卓敢不敢再抗旨。”

京師裏所有人都西張了起來。

——

PS:今天也會三更。

想了想,在那天的三種無償加更條件下,再補充一條:有情戲出現的子,也無償加到三更。因為情戲比背景種田、戰爭打鬥、支線劇情更惡劣,更加對主線毫無幫助。

這也是自我鞭策勵自己儘量少寫情戲。我現在情戲基本上是涉及到種田和計策不得不寫才提幾句,沒有純情戲。蔡琰每次出場,都是有非出場不可的工人任務。

(191 / 371)
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

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

作者:浙東匹夫 類型:言情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